烟火与诗意:第五届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报名
一.竞赛背景
「古典中国」乡建实践
松阳
中国传统村落最为集中连片的县域之一
乡村公共建筑实践最早展开的地区之一
百余座传统村落沿山而建,
青瓦土墙嵌在梯田云海间,
炊烟与晨雾共舞,
老手艺在街巷里流转。
数年来
一系列真实村落的设计在此落地:
平田村的云上平田民宿
陈家铺村的先锋书店
有的被村民在节日中反复使用
有的被游客作为探索乡土的入口
有的则化作年轻设计师投身乡土的起点
设计与乡村的对话,在此从未停歇
乡建实践
松阳给出了明确答案:
乡村不是被观赏的标本,
而是需要持续生长的生命体。
设计可成为缝合传统与现代的针线,
让老村落留住烟火气、长出新生机
让公共空间重新成为村民议事、
孩童嬉闹、游客驻足的“生活舞台”。
二.竞赛主题
「烟火」与「诗意」
「烟火」
是日常,是邻里的对话,
是屋檐下的暖意与人情。
「诗意」
是秩序,是尺度,
是结构、光线与语义的协奏。
大赛主题既承载着柴米油盐的日常,
又暗含“风花雪月”的诗意
旨在探索乡村空间中
“实用”与“美学”的平衡。
本届大赛聚焦三个片区:
村庄的高地、城市的前厅、居民的广场。
尽管尺度不同、语境各异、需求有别,
但共同的是:让它们被重新点亮,
成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公共空间。
这不仅是一场设计比拼,
更是一次对
「乡村应该如何被对待」
的集体思考。
任务点1:
「横岗村连升五级片区」
关键词:新焦点视觉引爆文化锚点
点位是松阳县竹源乡横岗村的视线高点,是全村地势最醒目、可视度最强的地方。站在此处,可俯瞰廊桥、溪谷,远看成片山地民居,是村庄具有空间仪式感的“精神高地”。场地总占地面积约1800㎡,其中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因沿山地形依次抬升、形成五段明显台地而得名“连升五级”。内部现存六栋废弃房屋,分别处于不同台地段落,高差总计约5米。房屋结构以传统泥瓦或砖木构为主,整体处于闲置状态。
【设计要求】
需围绕“连升五级”片区,打造横岗村的“村落新焦点”,构思一个具有视觉辨识度与传播潜力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方案。功能可自行设定,允许新建或改造,鼓励设计在形式、传播力与文化融合之间寻找突破。参赛者可自由探索装置、路径、景观构筑等多样表达形式。
任务点2:
「烟丝厂老院迎新」
关键词:合院介入导览节点城市边界
烟丝厂片区为松阳县老城历史工业遗存区域,现存合院总占地约1500㎡,老建筑约800㎡,结构相对完整,围合感强。中部为空置院落空间,目前为居民自用菜地。该片区为四面围合的合院老厂房,北面为原烟丝厂宿舍(不在本次改造范围)。但参赛者可提出宿舍楼界面的美化、导引或互动设计建议,以增强整体城市形象统一性。场地东侧为已建设完成的城市绿廊系统,未来将承载游客停车与缓冲功能,是进入老街的重要通道之一。
【设计要求】
需对烟丝场进行改造,以合院为基础空间,构建一个好用、好感、易记的复合型公共界面,提出兼具空间魅力、功能复合性与传播潜力的游客接待场所设计方案。不限定于单一功能类型,可灵活组合接待、展陈、商业、装置等复合内容,打造兼顾实用性与传播力的公共空间节点。
任务点3:
「九村晒谷场再生」
关键词:日常可达公共共建社区美学
【点位介绍】:九村晒谷场位于松阳县城荷田岭片区,总占地面积约1800㎡,其中保留建筑约200㎡,其余为广场地面与周边街巷。当前格局较为杂乱,健身器材、儿童活动区、临时集市摊位等空间“各自为政”,缺乏组织与整体秩序。地面破损、照明系统不足、建筑立面老化,公共属性不强、居民参与度不持续。
【设计要求】
该地块是密切融入居民生活的社区共享广场,承载着邻里交流、老年健身、儿童玩耍、小型集市与节庆活动等多重日常功能。希望新建或改造,从真实而细碎的场景出发,关注居民的日常行为、空间需求与使用习惯,提出具有温度与回应性的空间更新方案。
☆注:详细设计场地资料
请至文末查看网盘链接
三.参赛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