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十一届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简介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图片参加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你是否曾在创意难产时孤立无援?在设计技术难题前茫然失措?或是对如何让作品脱颖而出毫无头绪?别担心,这些困扰,大赛都为你想到了。在这里,我们搭建起一座全方位服务参赛者的桥梁,从创意灵感的启发,到设计技能的提升,再到作品展示与推广,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与丰富资源为你保驾护航。现在,就一起解锁这些为你精心筹备的服务吧!
一、大赛简介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原东方设计星·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东方设计奖”)由全国知名行业协会及高校于2014年联合发起,大赛经过几年积淀在行业和高校影响力日益凸显,先后于2021、2022年开始得到了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生态设计领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支持,成为东方设计奖的联合主办单位,赛事迈进更国际化、更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东方设计奖涉及“设计+”工业、农科、医学、互联网等多个交叉创新领域,旨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新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新格局。
东方设计奖迄今已成功举办10届,每年收到全国1000余所高校师生报名作品,并推荐优秀创新设计作品已经对接行业、实际应用,有效实现了东方设计风格的创新设计社会服务功能。
多元。多元交叉,东方设计奖注重“设计+”多元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基础、延伸至其他学科,拓展拓宽设计学科外延,形成新的创新“设计+N”的设计生态体系。推崇多元学科融合的创新设计,重视科学与艺术、技术与设计、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不断借鉴、吸收、融合、共生,走出适应社会发展、引领生活需要的发展优势。
创新。追求卓越,东方设计奖注重设计引领时代、设计服务社会、设计解决问题,运用设计创新理论方法、创新设计手段、全新设计形式呈现新时代设计力量致美。
转化。经学术专家评审的师生优秀论文推荐至专业期刊,并优先发表;挑选师生优秀作品,与社会企业、文化机构对接,让艺术创意作品有效转化;形成人才资源数据库,为社会有针对性输入人才,为人才挑选优质企业就业、合伙;优秀作品在全国各知名院校和省级以上美术馆展厅巡展,线上线下形式相结合;对接世界设计之都国际展览活动,无缝对接国际化高品质展会。
国际。国际融通,东方设计奖注重与全球知名设计专业赛事打通,推荐具有东方设计风格的中国优秀创新设计作品直通国际知名设计展览赛事。如推荐参加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莫斯科金蜂奖、特尔纳瓦国际三年展、中国澳门设计双年奖、芬兰拉赫蒂国际展等全球知名设计赛事,并获得重要奖项。
二、赛事优势图片1、徽标授予
获奖作品均可获得“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徽标终身免费使用权。
2、行业交流
所有获奖者将受邀参加本年度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与来自全国设计界、学术界、媒体界、产业界等各行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合作。
3、媒体推广
大奖已与多家媒体及建立覆盖不同行业和渠道的媒体推广网络,获奖者将有限推荐参与专访,进一步增强优秀设计的社会影响力。
4、展览展示
优秀获奖作品将参与年度巡展,直接推荐参加国内外其他知名竞赛。
三、赛程赛制图片
1、赛事赛程
(1)赛程计划
A.赛事启动:每年1月-3月新赛季启动、命题赛及其它内容发布;
B.线上报名:每年1月-6月注册账号、提交作品;
C.校赛评审:每年6月校赛评选;
D.省赛评审:每年7月省赛评审;
E.国赛评审:每年8月国赛评审;
F.获奖发布:每年9月获奖信息发布、颁奖;
G相关活动:每年10月-12月论坛、巡讲、巡展等活动。
(2)评审机制
校赛选拔——省赛评审——国赛评审
2.评审标准(*按照每件(组)作品的最终得分评出相应奖项。)
(1)创新价值维度占比40%,强调“设计之技”,包含了功能性、美学性、技术性、体验性和可持续性等;
(2)商业价值维度占比30%,强调“设计之道”,包含民生贡献度、产业贡献度和未来贡献度等;
(3)社会价值维度占比30%,强调“设计之力”,包含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示范力等。
3.公示机制
(1)获奖作品,在官网或官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天。
(2)公示期间接受社会监督及举报,需实名提供举报可信证明材料,否则将不予认定。
(3)接举报后组委会将及时进行核查,若核实作品确有抄袭、侵权或其他不当行为,将取消获奖资格。
4.参赛须知
a.作品内容: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任何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者个人(团队)承担;
b.参赛者须是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或所属方(相关知识产权的权利方),严禁抄袭,如获奖作品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收回获奖证书(奖金);如作品产生版权纠纷,一切后果由参赛者个人(团队)承担。
c.作品上不允许出现学校、作者姓名及其他赛事标识等,一经发现将在评审中直接扣分。
d.组委会有权使用参赛者提交的材料进行与赛事有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包含但不限于拍摄、展览、新闻报道、整理出版等。若有特殊保密要求,参赛方需在报名完成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否则视为可公开作品,组委会不承担由于公开展示所导致的损失。
e.参赛者须使用实名注册参赛,不得使用化名。报名信息须如实填写,一经提交不可修改。参赛获奖信息将按系统上传的信息制作证书。作品提交后,不得修改作者、指导老师等信息,请提交前仔细核对信息。
f.每位参赛者的参赛作品数量不限。每一件(套)作品的作者数量限定:静态创作不得超过3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动态创作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参赛获奖信息将按系统上传的排名制作证书,原则上不接受调整信息。)
g.所有评审工作安排、结果等重要信息,将通过官网及注册系统发布,请参赛者密切关注以上信息渠道。
h.提交必要文件:作品信息表(在线填写准确信息、承诺书和版权声明等自动生成)、作品创作文件(参赛作品)、作品展示海报(须下载展示海报模板,将作品说明、平面图、动态截图、效果图等进行编排而成)。
5、参赛费用
所有类别免收参赛费。
四、大赛章程
东方设计奖·全国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东方设计奖”)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涉及“设计+”工业、农科、医学、互联网等多个交叉创新领域,旨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新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新格局。
活动面向全国高等学校工科、医科、农科、文科等学科的专业师生开放作品征集投稿,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本着以赛促展、以展促教、教赛展联动的指导思想,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为国内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更创新、更高质量、高规格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多方面交流与进步。
1、活动宗旨
以赛事为支撑,为高校创新创业辅导、展示交流、赛事培训做支持,搭建高校专业师生在“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设计的交流平台。
2、组织形式
权威主办;院校支持;师生参与;专家评审;学术阵地。
3、组织领导
(1)东方设计奖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联合发起并主办,全国艺术类院校代表、创新设计行业协会代表、学会研究会代表、相关企业单位代表组建东方设计奖组委会。
(2)东方设计奖组委会负责东方设计奖活动组织协调工作。组委会设立秘书处:秘书长一人,执行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东方设计奖日常工作。
(3)各赛区组委会,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代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负责东方设计奖分赛区的组织工作。各赛区承办单位由赛区组委会推荐,东方设计奖组委会秘书处审批。
4、赛区组成
赛区原则上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独立组成,高等院校较少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可与临近省联合组成一个赛区。联合组成的赛区由承办院校所在地省、市、区高等教育学会牵头负责指导,由承办高校及行业协会联合组成省赛秘书处。
5、参赛对象
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含港澳台)、国内外华人设计师。
6、活动规则
为保证东方设计奖工作顺利进行,使运作程序化、规范化,东方设计奖组委会制定《东方设计奖活动办法》,供参与者遵照执行。
7、作品要求
详见大赛每个赛场的具体参赛信息。
8、奖项设置及奖励建议
国赛奖和省赛奖:经评审占参赛作品总量的前15%获奖,其中前6%获国赛等级奖,后9%获省赛等级奖(国赛和省赛获奖比例:一等奖占1/6,二等奖占1/3,三等奖占1/2)。获国赛奖的作品,不能同时获省赛奖,国赛不设优秀奖。根据各省赛区提交作品数量及质量,对表现突出的赛区,由赛区提出申请,经组委会研究确定一定比例省赛优秀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作品获得国赛一等奖,或指导多个二等奖三等奖的教师。(以参赛系统中填报排序第一的指导教师为准。)
优秀组织奖:本校组织参赛作品投稿300件及以上。
特别贡献奖:为大赛组织线上线下等形式宣讲超过3所院校及以上;或承办大赛年度线下巡展1次及以上;或成功推荐命题单位设立命题赛场1项及以上等在赛事推广、组织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个人或团队(单位)。
命题赛场的奖项设置以具体命题为准,其他参赛更多细节安排请见赛事官网和通知附件。
9、公示、举报
大赛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东方设计奖组委会实行评审全过程监控和跟进,对省赛、国赛的获奖信息、作品予以公示和展览,举报信息进行核实与处理。
(1)公示:省赛、国赛的一、二、三等奖(含论文获奖)的获奖信息在官网公示,获奖作品同时在东方设计奖官网官微以及其他知名平台上展示。
(2)举报:实行实名制举报,并要求提供有力证据等信息提交到东方设计奖组委会官方指定邮箱。举报受理原则上由各赛区组委会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东方设计奖组委会最终裁决。
10、活动时间安排
每年举办一届。届时以东方设计奖组委会通知为准,各赛区可根据通知意见合理安排。
11、其他须知
(1)在校师生、设计师在线注册报名参赛,免收参赛费;
(2)作品上不得出现单位(院校)、系部、姓名及其他特殊标记。
(3)若创作过程中使用到现有素材,请在报名表处标明出处。
五、参赛流程图片
(任选其一)
1、个人提交作品参赛方式
(1)在校师生:在线注册→填写个人信息选择个人参赛→上传作品→完成报名
(2)设计师:在线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上传作品→完成报名
2.单位(院校)集中提交参赛方式
院校负责老师注册→组委会审核资格→师生个人注册上传作品→院校审核作品→院校提交作品→完成报名
院校(单位)负责老师在大赛官网“院校(单位)注册”入口,录入相关信息后,下载院校(单位)负责人申请表,打印、填写、签字盖章、扫描再上传提交至“院校(单位)注册”系统,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院校(单位)管理权限。
https://mp.weixin.qq.com/s/dqDNnDzaEEjRbxc7xwHcJ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