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辽宁省大学生“活力城市”更新设计创新竞赛
一、赛事信息
1.赛事名称:第三届辽宁省大学生“活力城市”更新设计创新竞赛2.主办单位:辽宁省教育厅3.承办单位: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
4.竞赛等级:SC5.参赛对象:
竞赛面向全省高校在读本科学生,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及城市人居环境相关学科,鼓励交叉学科与交叉视角。每个参赛团队由2-4名学生和1-2名指导教师组成,每个团队提交一份参赛作品。
6.报名地址:登录大赛官网https://cxcy.upln.cn/match/details?comId=cebd3ad1e2a9ae489727139404e40e0a,在线注册并选择院校报名。7.竞赛目的:
本次竞赛面向全省高校在读本科学生,希望促进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等交叉学科、交叉视角下探讨城市发展的问题。竞赛以沈阳市大东区文官街(健康路至劳动路段)为设计基地,聚焦城市街区“微更新”策略,探索如何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通过街巷空间重构、生活赋能、文化路径、视觉表情、文创传递等手段,实现老旧街区与当代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课程强调“在地性”与“人本设计”,要求学生从物质空间、社会网络、文化脉络三个维度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8.竞赛内容:
(1)设计主旨
围绕“空间重构、生活赋能、文化路径、视觉表情、文创传递”五大核心议题展开设计:
①空间重构
·修复历史街巷的尺度与界面,协调新旧建筑关系,利用高差、转角、开合等创造更多变化与层次的空间;
·提出历史建筑(如七二四文化宫、七二四剧场)的适应性再利用方案,打开和创建街区与特色资源的空间联通。
②生活赋能
·植入社区服务、文化休闲功能,激活“15分钟生活圈”;
·设计多代际共享的公共空间(如口袋公园、市集广场),塑造亲切的尺度,通过艺术再造引入熟悉的生活体验。
③文化路径
·构建串联历史建筑的文化漫游路径:通过装置、构筑、铺装、光影等元素进行文化重组;
·强化场所叙事性;
·利用数字技术(AR/VR)增强历史场景体验。
④视觉表情
·创造街区形象色,赋予在地化的特征活力;
·设计标志性公共艺术装置,强化片区辨识度:通过创造统一的街区VI和标识系统,构成连续的视觉线索,建立街区的完整品牌性。
⑤文创传递
·策划文化IP(如“七二四工业记忆”),设计文创空间与活动,让公众可亲近、可参与;
·探索历史建筑与创意产业的共生模式,让街区更新可展示、可传递。
(2)成果要求
①图纸数量(比例1:500-1:1000,A1图幅),4-6张;
②总平面图:标注历史建筑、新建/改造区域、公共空间系统;
③分析图:文化路径、空间结构、业态分布、人群活动模拟等;
④节点设计:新建及改建、增建建筑的立面设计、街巷界面设计、公共空间效果图;
⑤设计概念(200字);
⑥街区更新设计理论及更新策略(图文结合);
⑦社会参与机制(如居民共建市集、文化节策划,可以图文结合);
⑧多媒体展示(学习AI制作),3分钟动画制作或者交互式场景演示;
9.竞赛方式:
(1)网上公布竞赛方案,详见竞赛官网、公众号、海报信息;
(2)注册及参赛报名:在校赛平台和省赛平台同时报名2025.03.01-2025.05.10(详见竞赛官网、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微信公众号、海报信息);注册及参赛信息发到竞赛邮箱,参赛信息见下表:学校及院系全名、专业、年级、参赛者姓名、邮箱、手机号、指导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
(3)成果提交:2025.05.30
①成果提交:A1图幅,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邮件文件夹标题格式为“参赛作品标题+参赛者姓名”);同时文件夹中提交3分钟动画制作或者交互式场景演示,参赛信息(见注册信息)。
②成果组织交流及评奖:2025.06.30
二、竞赛组织
竞赛由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进行组织
1.联系人:吴瑜熙(15870833549)魏璟(17873982833)2.竞赛群:
学校将依据报名情况对该赛事进行组织,报名参赛的团队请入群并留意群内通知。
https://cxcy.upln.cn/match/details?comId=cebd3ad1e2a9ae489727139404e40e0a
https://mp.weixin.qq.com/s/KC3xie8WkjTqNos7apgc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