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征集|“绿色低碳创新无废建设先行”创意作品大赛,作品火热征集中
围绕“绿色低碳创新无废建设先行”主题,引导参赛主体或个人创作多媒体无废创意作品、平面设计无废创意作品或再生设计无废创意作品,开展无废创意作品大赛,现双凤社区面向辖区全体居民征集作品。
投稿方式:
可直接将作品交至双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在作品上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和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0573-875-1030
一、活动时间
2025年1-3月
报名所需附件链接如下:
报名附件.docx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各类作品内容积极向上,紧密贴近现实生活,充分展现个人在实践中的经验和对无废理念的积极推广。
(一)思想引领,增强意识。注重通过创意作品大赛,激发社会对无废的关注。通过艺术的表达,唤起观众对无废的深刻思考,从而培养更为持久的环保意识,让“无废城市”建设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内容,让“无废意识”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倡导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
(二)高效推进,高质落实。各地在组织开展活动时,要注重思想内涵,作品内容要与“无废”主题息息相关;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亮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结合活动主题,精心策划,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好活动的开展情况,扩大活动知晓度和参与度。
三、作品形式及要求
本届大赛分多媒体类、平面设计类、再生设计类等三个竞赛单位。
(一)多媒体无废创意作品
多媒体无废创意作品包括照片、视频、音频、微电影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展现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或宣传教育等内容为主,生动传递无废生活理念。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作品为电子版,不限黑白、彩色,单个或系列作品均可。
(二)平面设计无废创意作品
平面设计无废创意作品包括海报、漫画等。通过图形元素传达对无废的理解,引导公众围绕活动主题,关注日常生活点滴,将无废理念体现于海报、漫画等作品中。突出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凝聚思想共识。内容类别不限,包括:创意思维类、讽刺幽默类、故事情节类、书写笔迹类等。作品为8开画纸,单幅或者四格漫画均可,形式不限。
(三)再生设计无废创意作品
再生设计无废创意作品通过重新设计和再利用废弃物品,创造新颖独特的产品或艺术作品,体现可持续性和创新。引导公众设计出围绕无废主题的工艺设计产品,旧物、废物改造作品,如工艺品、服装等。突出无废主题,设计内容可以是环保袋、环保服装、环保手帕设计,变废为宝的设计、建筑化工模型、生活小发明等。作品材料可以使用废弃的布艺类,摆设类,纸制类(不局限于手工艺品)。
四、参赛要求
所有参赛作品均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任何平台发布。提交作品需包含照片或视频等及其相关说明文字。创意作品需符合可持续发展和无废理念。投稿作品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若有第三方对图片和视频中的人、建筑或其他事物提出权利方面的声明或不满,投稿者取消参赛资格并应对图片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法律事务承担全部责任。
(一)多媒体无废创意作品要求
参赛短视频和动画作品须为反映自然资源主题的原创作品,视频电子文件统一为1080p的mp4格式,单个视频(动画)时长1-5分钟,大小不大于500M。
表情包创意主题与“无废城市”关联,使用形象需原创或作者自有版权,需满足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上传技术要求;交互类小游戏能依赖H5技术进行发布。
(二)平面类竞赛单元作品要求
平面类作品可提交单幅或系列作品,参赛作品一律提交电子版,JPG格式图片,300dpi,A3尺寸,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三)再生设计无废创意作品要求
再生设计类无废创意作品要体现“无废”相关元素,考虑应用场景和实用性,评选优先考虑可以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的文化礼品、博物馆文创等系列产品。
初评作品一律提交实物作品的扫描照片(也可用概念设计图代替)到大赛指定邮箱。提交JPG格式图片,300dpi,A3尺寸,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0M。
初评入围作者接到主办方通知后需邮寄实物作品。如初评即寄送作品,主办方不予受理,若有遗失、损坏等,责任由作者本人负责。寄送实物作品的时间另行通知,初评未入围者不再另行通知。
五、作品提交
每个作品以“作品类别+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命名创建文件夹压缩包,每个作品需有报名表(附件1)和作者本人签字的承诺书(附件2),并按要求完整填写有关信息,注明真实姓名、单位、电话、邮编、通信地址、电子邮箱,评选结果将以电话和邮件形式通知,请确保联系方式真实有效。
六、评奖标准、表彰
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经过初评、终评,并将评奖结果公示后颁奖。
(一)奖项设置
本届大赛分为多媒体类、平面设计类、再生设计类三个竞赛单元,各自分别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和组织奖若干名。
(二)奖品展示
获奖作品将在国际无废日(3月30日)主题活动期间进行展示和表彰。
七、参赛须知
(一)参赛者必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参赛作品应传播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参赛者需对作品自主知识产权负责,需确认参赛作品是首次发布的原创作品,在大赛公布结果之前,未投递其他比赛,未获得其他比赛奖项,且版权著作权归属作者本人。一稿多投作品或抄袭雷同作品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入选作品如被发现非作者的作品或抄袭、拷贝他人作品或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经查属实后,主办方有权取消该作品的获奖资格,并追回奖品,由此引起的全部法律责任由该作品的参赛者本人承担。主办方不承担因作品侵犯他人(或单位)权利而产生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全部由参赛者本人承担。
(三)主办方自收到参赛作品时,即对参赛作品拥有全部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发表权、修改权、复制权等),不另支付报酬。参赛者主动参赛,即视为同意无偿许可大赛主办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参赛作品著作权的全部财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权利:所有参赛作品(包括参赛作品的设计方案、照片和影像)的复制权、发行权(纸质及数字)、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不再另付费用,许可使用期限与该参赛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一致,参赛者如对外转让参赛作品著作权的,不应影响大赛主办方行使上述许可权利。大赛主办方对作品的使用不涉及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开发。
获奖作品著作权归获奖作者所有,大赛主办方享有非独家许可使用权,不排除获奖作者拥有自行将作品商品化开发,销售的全部权利。大赛主办方只在公益传播与展示的框架内使用获奖作品。
本次大赛为公益活动,不向参与者收取任何费用。
(四)实物作品要具备批量生产的可能性,鼓励具备设计、生产能力的文创单位及个人参赛。
(五)鼓励艺术设计类大专院校、文创机构及文博单位团体组织参赛。
(六)请参赛者保留好作品原件。鉴于人力有限,所有提交的参赛作品实物、电子文件等概不退还。
特别说明:凡使用贵重材料(金、银等贵金属,玉石、玛瑙、翡翠等贵重宝石)的及原作者(单位)主动提出申请退回的参赛获奖作品,在完成大赛相应展示、展览之后,经原作者(单位)书面申请后,主办方将作品退还原作者(单位),未进入复选环节无需邮寄实物作品。
在规定时间内,对主办方通知未作回应的参赛者,视为自动放弃评奖。凡不按要求参赛者,所投参赛作品视为无效。凡提交征集作品的作者,均被主办单位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
(七)本次大赛获奖证书加盖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公章。
(八)主办方对本届大赛保留最终解释权。
参加本次活动的作品主办单位享有使用权,主办单位对本次大赛享有最终解释权。
https://mp.weixin.qq.com/s/r1GMkRTWdeH8qtEMr2QO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