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青年以设计赋能教育——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职教赛道(2024)青年方案与实践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北京师范大学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探索数字化时代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八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2025)职教赛道将于9月至12月举行。作为“世界数字教育联盟”的年度活动之一,大赛职教赛道鼓励国内外高职院校在读学生积极参与,以设计思维解决教育问题,展现职业教育学生将新兴技术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创新能力与动手精神。
在此,让我们回顾一下第七届大赛中职教青年贡献的精彩作品。他们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元宇宙与教育”“农村教育”“全纳教育”与“教育神经科学”主题,回应了教育公平、技能培养、文化传承与社会福祉等重大议题,提出了兼具创造性与实践性的解决方案。
PART/01
教育公平:回应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I See It:聋哑学生全纳校园创新方案》
《I See It:聋哑学生全纳校园创新方案》聚焦聋哑学生在普通校园中遭遇的信息壁垒与交流障碍。团队设计了AI驱动的智能助教系统,实现实时语音转文字、手语识别与知识可视化辅助,让聋哑学生能够无障碍参与课堂互动与校园交流。这一方案不仅弥补了特教教师稀缺的现实短板,也让特殊群体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学习权利,彰显了全纳教育的制度化潜力。
金奖团队:
朱宇鸿,刘希娅,宋慧萍,祝皓,徐彤
《深融合大世界:特殊儿童在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实践探索》
《深融合大世界:特殊儿童在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实践探索》则从学前教育切入,回应特殊儿童在幼儿园“被拒收、难融入”的普遍困境。团队设计了线上智能评估系统和AI助教平台,帮助教师精准识别儿童需求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在线下开展融合赋能活动,为特殊儿童、家长和教师提供全面支持。该方案为早期全纳教育探索了可复制的模式,推动社会在教育公平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铜奖团队:
黄安馨,蔡洁仪,陈丽浈,王继麟,高胜美
PART/02
技能培养:让职业教育面向未来产业
《挂车式空气能热泵烘干装置》
《挂车式空气能热泵烘干装置》指出传统烘干方式能耗高、品质不稳且受环境限制,农民缺乏先进技术认知。为此,团队研发了移动式空气源热泵烘干机,具备闭环除湿、智能温控和高效节能的特点。该方案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现实痛点,还推动绿色农业理念进入教育实践,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应用。
金奖团队:
朱兴,徐静怡,戴仁贵,温怡娴,陈炎炜
《智慧小屋:基于物联网的课程方向智能教学用具》
《智慧小屋:基于物联网的课程方向智能教学用具》立足STEM教育需求,针对传统教学工具难以满足跨学科与技术实践的问题,设计了一个模拟智能家居系统的教具模型。学生通过操作智能灯光、家电和安防模块,直观理解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原理。这一方案让职业教育与未来产业对接,为技能培养注入了新动能。
铜奖团队:
康嘉彬,黄鑫源,张凯,林善春,郑宴斌
《化学探索者》
《化学探索者》APP回应了中学阶段化学实验受限于场地、资源与安全的普遍困境。团队利用AIGC技术构建虚拟化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验题目解析、实验过程模拟和结果反馈。该项目不仅降低了教育不平等带来的学习障碍,也推动实验教学与AI技术的深度结合,提升了科学教育的普惠性。
铜奖团队:
何烨镪,陈晓春,郭鑫荣,陈泽淋
PART/03
文化传承:让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数说畲银:畲族非遗银雕技艺+科技》
《数说畲银:畲族非遗银雕技艺+科技》针对畲族银雕产业面临的产品单一、工艺传承难与市场乏力等问题,融合AI设计平台、VR虚拟雕刻和3D打印技术,实现传统技艺的数字化再造。项目同时搭建线上VR博物馆与线下展览空间,为非遗教育提供双重场景,推动公民学习与参与非遗传承。
银奖团队:
吴怡诗,叶德镔,刘嘉琦
《介休明代黄釉琉璃脊兽IP文创设计》
《介休明代黄釉琉璃脊兽IP文创设计》针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播推广受阻的困境,以介休琉璃的獬豸为原型,打造出三款既保留传统寓意又契合现代审美的IP形象,让热爱传统文化且追求现代审美的消费群体感受古老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通过IP创新设计,让传统脊兽文化更易被接受,既提升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也为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提供新范式。
银奖团队:
冯彬彬,杜俊荣,许力方,武彦宏
《蔚彩剪韵:蔚县非遗剪纸数字化传承平台》
《蔚彩剪韵:蔚县非遗剪纸数字化传承平台》以蔚县剪纸为核心,构建数字化传承平台。通过3D虚拟展馆、作品数据库与AR互动体验,学生与公众能够跨越时空限制,沉浸式学习剪纸技艺与背后文化故事。该方案不仅提升了青少年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度,也为非遗在教育体系中的推广提供了范式。
银奖团队:
袁帅,郭晓钰,李杰,王奥天,李韦娴
《傩遗文化虚拟场馆设计》
《傩遗文化虚拟场馆设计》在傩舞、傩戏、傩面具三大主题空间中引入AI导览与沉浸式互动,让学习者能够参与虚拟面具雕刻、舞蹈体验和戏剧表演。团队希望通过数字化平台,打破非遗在地域、代际上的传承障碍,将傩文化带入学校课程与青年群体之中,实现文化可持续传承。
铜奖团队:
张旖哲,殷铮明,冉卓
PART/04
社会福祉:教育关注生命质量与心理成长
《童创:逻辑思维训练系统》
《童创:逻辑思维训练系统》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无屏幕的编程体验,避免了传统编程教育对电子屏幕的依赖。通过逻辑卡片和AI识别,儿童在“摆放—扫描—运行”的操作中完成逻辑训练。这一设计不仅培养了早期思维能力,也让低龄儿童在健康与创造力之间找到了平衡。
银奖团队:
韩明杰,徐仁杰,赵磊,吴天月,周家地
《智护养老(云服务平台)》
《智护养老(云服务平台)》回应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项目通过语音控制与“子女帮”功能,让老年人能够在子女指导下便捷使用智能终端,从而提升代际沟通与情感联结。该方案体现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即通过数字化赋能帮助不同代际共同适应智能社会。
铜奖团队:
刘婷兰,李尉露,杜佳泽,许嘉欣
《Self-Lift:情感与认知的内在成长计划》
《Self-Lift:情感与认知的内在成长计划》面向大学生群体在学业压力与自我认同上的心理挑战,团队开发了融合情感智能与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原型。通过情绪日志、虚拟教练和成长训练模块,学生能够识别与调节负面情绪,增强心理韧性。该项目展示了教育神经科学与数字化工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铜奖团队:
唐敏瑞,柏雨伶,管民安,严锋
第七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职教赛道展示了青年以设计和实践回应教育挑战的可能性。他们用作品证明,青年不是教育变革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共创者和推动者。
今年,大赛将继续为青年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大赛职教赛道鼓励更多在读高职学生加入,以设计赋能教育,以实践回应时代!
更多详情及报名,请访问赛事官网:http://gcd4fe.bnu.edu.cn
联系我们
征集咨询: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
投稿及咨询邮箱:d4fe bnu.edu.cn
咨询电话:+86-10-58807208/58807206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座12层
新媒体平台:
微博账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
Instagram账号:gcd4fe
抖音账号: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抖音号:GCD4FE)
Youtube账号:GCD4FE
扫描二维码登录大赛官网http://gcd4fe.bnu.edu.cn/,
获取赛事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一个综合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教育教学实验平台,由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并与网龙华渔联合共建。研究院专注于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规律,打造支持终身学习的智慧学习环境和平台,以切实支持数字一代学习者多样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公众号
为您提供研究院的最新资讯与科研动态。
研究院广纳贤才,加入我们请发简历至邮箱:
smartlearning@bnu.edu.cn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rEPxlEM7F6sVTh1HQuZc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