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
一、竞赛规程
(一)竞赛名称
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
(二)参赛对象与要求
参赛对象一般为在校研究生(含学术型和专业型)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和本研贯通学生,境外国家和地区在学研究生也可报名参赛。国外大学受邀来华观摩本届大赛的为在读研究生,尤其有意愿参加第二届大赛的个人和团队代表。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支团队参赛队员1~5人,设置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选定指导教师1-2名。
(三)赛题说明
大赛聚焦“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四个领域设置四类赛题,征集参赛作品。以下为赛题的案例导引和赛题要求,供参赛选手和团队参考。
赛题1: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赛题要求: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针对选定的野生动物、畜禽或水产品种等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技术问题,聚焦其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或服务传播方面的瓶颈问题,阐述目标任务,突出主要内容,呈现实效与创新,通过调研描述、试验研究、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等创新实践,为选定的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品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相关的附件(文档、图片、视频、动画等)。
赛题2: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赛题要求: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针对选定的野生植物或农作物、林草等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技术问题,聚焦其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或服务传播方面的瓶颈问题,阐述目标任务,突出主要内容,呈现实效与创新,通过调研描述、试验研究、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等创新实践等,加速推动各类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进程。作品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相关附件(文档、图片、视频、动画等)。
赛题3: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赛题要求: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针对选定的野生型或用于工业发酵的工程化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技术问题,聚焦其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或服务传播方面的瓶颈问题,阐述目标任务,突出主要内容,呈现实效与创新,通过调研描述、试验研究、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等创新实践等,激发深入探索微生物多样性的奥秘,挖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作品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相关附件(文档、图片、视频、动画等)。
赛题4: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赛题要求: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针对选定的农田、森林、草原或海洋等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技术问题,聚焦其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或服务传播方面的瓶颈挑战,阐述目标任务,突出主要内容,呈现实效与创新,通过调研描述、试验研究、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等创新实践等,为促进跨界合作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共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作品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相关附件(文档、图片、视频、动画等)。
赛题5:国外研究生综合赛道
赛题要求:本赛题规定以国外大学为单位,由该校在读研究生校内联合组队参赛,要求每支参赛队伍中国籍研究生不少于1名(协助大赛传播、参赛的沟通协调)。参赛作品可以是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中的一类或相关的交叉科学技术问题,聚焦其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或服务传播方面的瓶颈挑战,阐述目标任务,突出主要内容,呈现实效与创新,通过调研描述、试验研究、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等创新实践等,分享案例和成功经验,促进国际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事业发展。作品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相关附件(文档、图片、视频、动画等)。
本赛题参赛语种为英文。2024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拟邀请国外大学研究生代表来观摩全国总赛事。预期第二届大赛正式启动设置本赛题。
(四)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2024年8月3日至8月26日
2.参赛队伍在线提交作品时间:2024年8月3日至9月7日
3.报名方式:参赛研究生请登录“研创网”注册账号(https://cpipc.acge.org.cn),并由队长报名参赛(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注册时请备注研究生培养单位),完善报名信息和完成组队。
校平台报名:参赛团队负责人在渤海大学创新创业管理系统。(报名地址:http://cxcygl.bhu.edu.cn/)
两平台均需报名!
二、作品提交及要求
1.参赛作品提交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需将参赛作品(文档、图片、视频、动画、带语音讲解的PPT等)打包压缩上传至百度云盘,上传完成后为参赛作品压缩包生成分享链接(提取方式务必选择分享链接自动填充提取码)并确保链接1年内有效,随后在系统提交作品处提交作品链接。压缩包命名规则:赛题-单位+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初赛阶段不要求参赛队伍提交实物。进入全国总决赛的作品根据通知做相关展示作品准备。
2.PPT是大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参赛题目、科学问题、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效与创新、成果及附件等内容,突出新理论(新发现、新知识、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新装备、新工具)和新服务(新标准、新平台、新案例、新作品)等成果。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8分钟。
3.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初赛获得推选入围全国总决赛的参赛作品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等,遵照三公原则做好有关评审环节。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联系人:杨舒伊老师
2.联系电话:0416-3400261
3.联系地址:松山校区创新创业学院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203室
4.为方便后续沟通交流,请参赛团队务必加入我校参赛联络群(QQ群728017946)进入群请备注为学院首字+年级+姓名,具体消息以群通知为准。
https://mp.weixin.qq.com/s/eWhguHxqZqeQ_wBnb8h3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