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华熙杯”CO2捕集转化与利用设计大赛
为搭建一个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与利用领域的高效能的先进技术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前沿科技创新赛事,促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在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与利用的基础前沿方面的科技能力建设;鼓励与培养新一代科研主力军;推动与相关单位的学术交流合作,扩大生物化工和合成生物学在科技界的影响,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双碳战略”创新发展,开创低碳经济新纪元!
在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一碳生物技术专委会﹑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华熙生物的支持下,由北京化工大学、重庆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华熙杯”CO2捕集转化与利用设计大赛将于2023年7月30日在北京市拉开帷幕。
01
╱大赛主题╱
科技驱动、“碳”索未来。
02
╱大赛日程╱
报名截止时间:
2023年4月30日
作品申报提交截止时间:
2023年5月31日
初赛时间:
2023年6月20日
决赛时间:
2023年7月30日
03
╱竞赛规则╱
本届大赛以科技创新的颠覆性、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为出发点,面向全国征集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参赛。竞赛规则详见《2023第一届“华熙杯”CO2捕集转化与利用设计大赛评审规则》(附件一)。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个人等科技创新主体均可报名参赛。具体安排如下:
(一)竞赛领域
本届大赛竞赛领域围绕战略性CO2捕集转化与利用的基础研究及新兴技术发展的主轴主线展开,采取参赛团队自主命题的形式组织竞赛,鼓励参赛项目团队积极开展自由开放式的创新。
竞赛技术领域包括:
1.一碳气体的分离与捕集
2.固碳人工细胞的构建
3.固碳多酶催化系统的构建
4.工业生物固碳过程强化与控制理论
5.生物-化学耦合固碳
6.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下的生物固碳
7.固碳效益评价
8.工业固碳装备
9.固碳产品工程
10.其他固碳相关技术
(二)竞赛分组
按报名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特征,分为“科技作品类”和“社会调查报告类”,在初赛复赛阶段分别组织竞赛,决赛阶段将合并竞赛。具体分组原则如下:
1.科技作品类。包括实物制作(含模型)、实验、软件、设计等。开展前瞻性的畅想展望,适当结合当前科技前沿,探索具有科技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或路径。报名参赛本组的项目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意和前瞻性,科学原理和技术实施可行,逻辑清晰。不要求报名项目具有相关专利、产品或产品原型。
2.社会调查报告类。包括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报告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范围以及数据分析在内的一系列内容。(作品申报要求详见附件一,格式内容要求详见附件二-五)
对参赛项目的要求:
1.不得涉及国家、军队、科技相关秘密;
2.参赛项目原则上没有获得国家或军队财政资助。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年龄35周岁以下)。参赛者必须组队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7名,参赛队伍按照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分别进行比赛,参赛队伍中有研究生参加的将归类为研究生组。每个参赛队伍聘请指导教师不超过3名。
04
╱奖励╱
(一)特等奖(1名):奖励30000元
(二)一等奖(2名):奖励10000元
(二)二等奖(4名):奖励5000元
(三)三等奖(40-80名):华熙生物大礼包
1、获得华熙生物实习机会及优先录用考虑权。(1)可以根据兴趣和技能选择适合的实习岗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2)在正式招聘中,拥有直通复试权利,拥有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资格。
2、华熙生物天津工厂及各大展馆参观机会,了解华熙生物的发展历程、生产工艺及发展成果,还有机会与您感兴趣的专业团队进行深入交流。
(四)指导学生获得一等奖的教师颁发优秀作品指导教师奖。由竞赛组委会根据参赛高校的组织与报名等情况,选出若干优秀组织单位奖。
05
╱大赛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重庆大学
指导单位:
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一碳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支持单位:
华熙生物
06
大赛秘书处
大赛官网:
http://ccus.scievent.cn
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吕永琴,北京化工大学,
王丹,重庆大学,
杨婷婷,华熙生物,
附件类型:
附件一:2023第一届“华熙杯”CO2捕集转化与利用大赛作品竞赛细则
附件二:科技作品类申报书
附件三:科技作品类说明书格式
附件四: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类申报书
附件五: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类说明书格式
附件查看下载方式:
复制打开下方链接,或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https://ccus.scievent.cn/documents
https://mp.weixin.qq.com/s/hk6kTODsAuyLz17UIAa8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