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土特产”|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赛果新鲜出炉
为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广大青年将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北京化工大学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联合校团委举办了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积极发挥青年学生的创新力量,实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本次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聚焦我校定点帮扶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千古哈民”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内蒙古蒙深良牧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千古哈民”品牌中的小米、大米、血麦、荞麦、黄米等五类农产品为主要设计素材,60余名学生围绕当地民族文化特色、产品功能性和环保理念共设计了近百个农产品包装设计作品,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设计才华与社会担当。经相关职能部门、科左中旗相关需求企业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3个。
获奖名单
奖项
作者
作品名
一等奖
王玥莹
《千古哈民,品质先行》
张绮
《千古哈民生态小米》
二等奖
廖佳仪
《千年前的馈赠,千年后的传承》
李嘉艺
《千古哈民》
杜乐
《千古哈农:自然馈赠的小米之礼》
三等奖
袁宇婧
《哈民金穗》
杜田
郝容静
《稻香千年·哈民文化传承》
任思瑶
何心仪
许森博
《风调雨顺》
李嘉艺
《蒙疆稻香韵》
吴尚骏
《千古哈民牌血麦》
侯婉琳
《哈民稻韵》
优秀奖
郝晓旻
《千古哈民蒙古包大米》
吉雅喆
《秋禾》
高艺涵
《黄金草原·哈民小米》
农产品包装设计优秀作品展
1
一等奖
王玥莹:《千古哈民,品质先行》
设计说明:本设计结合“千古哈民”品牌历史文化与特色农产品,展现品牌魅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注重包装实用性和美观性。品牌文化元素:挖掘品牌历史故事与文化,融入包装设计。农产品特色元素:用小米、黄米和血麦等展现产品魅力,采用自然色彩和抽象图案。现代设计手法:结合现代理念,用简洁线条和色彩搭配,强化品牌标识。设计细节上,设计合理尺寸与结构,确保产品保护、携带和储存便利。选用环保耐用材质,如纸质、可降解塑料,提升包装质感和耐用性。视觉呈现以清新自然风格为主,合理色彩搭配和图案布局,清晰可读的文字说明。
张绮:《千古哈民生态小米》
设计说明:本款“千古哈民生态小米”袋装包装设计以内蒙古草原文化为核心,展现了生态种植的自然优势与品牌的文化底蕴。设计灵感来源于内蒙古高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传统文化。正面以蒙古包、骏马、麦穗为主要视觉元素,辅以开窗设计展示小米颗粒,象征自然馈赠与传统传承;背面则延续生态主题,结合清晰的产品介绍与溯源信息区块,提升品牌信任感。主色调选用柔和的金黄与自然绿,营造健康、自然、环保的视觉体验。本包装设计不仅体现了产品的高品质与绿色健康属性,还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美学。草原文化元素的融入,突出了品牌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环保包装材料的使用,则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本设计以包装为媒介,旨在增强品牌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发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健康生活的情感共鸣。
2
二等奖
廖佳仪:《千年前的馈赠,千年后的传承》
设计说明:设计“千古哈民”小米包装袋,灵感源自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遗址,融合古老陶皿与粟的元素,致敬新石器时代文明。环保纸质袋与硬质纸盒设计,既古朴又现代,展现“千年前的馈赠,千年后的传承”主题。袋面陶皿图案与粟粒环绕品牌标识,彰显小米纯净与丰收,背面简述遗址背景与品牌故事,增强文化认同。盒装采用浅浮雕工艺,立体呈现历史元素,内部防潮设计确保食品安全。此设计不仅致敬古代文明,更诠释现代生态农业,倡导绿色健康消费,鼓励支持生态平衡农业品牌。让“千古哈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传递粮食温暖与希望,照亮前行之路。
李嘉艺:《千古哈民》
设计说明:本次为千古哈民品牌设计了品牌标识和包装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与千古两个字,logo中也有体现“千古”二字,同时参考了米的造型,融入了麦子的元素。同时加入了光明的元素,正如旭日东升,预示着商业领域的璀璨未来与无限机遇;同时,它宛如开怀大笑之态,巧妙融入品牌之‘哈’,不仅传递出欢乐与亲和的品牌形象,更象征着商业成功与蓬勃发展的坚定信心。包装以徽章类包装设计为原点,融入了古代粮票的元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
杜乐:《千古哈农:自然馈赠的小米之礼》
设计说明:正面以金黄的小米、麦穗和传统建筑为主要元素,背景是蓝天白云和绿色田野,体现天然与原生态。颜色主要采用自然色调,如金黄色、绿色和白色,传达出产品的天然属性。灵感来源于哈民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文化,旨在突出小米的原生态和传统种植的特色。包装整体设计简洁大方,通过直观的图像和自然的色彩,让消费者一眼就能联想到小米的天然和健康。正面的小米和麦穗图案,突出产品原料,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感。
3
三等奖
袁宇婧:《哈民金穗》
设计说明:包装上可以描绘科尔沁草原的自然风光,如蓝天、白云、绿草等,展现大米的天然纯净。使用绿色、蓝色等自然色彩,突出产品的生态特性。原料来源主要介绍大米种植于草原,土壤肥沃、水源纯净,无污染。加工工艺指出大米采用传统石磨工艺加工,保留了大米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营养价值指出大米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适合各类人群食用。通过包装设计,传承和弘扬科尔沁地区的史前文化和农业传统,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包装设计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杜田、郝容静:《稻香千年·哈民文化传承》
设计说明:《稻香千年·哈民文化传承》该作品选以西辽河的优美曲线为灵感,巧妙地将画面一分为二,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与和谐统一。左边,科尔沁草原的壮丽景色跃然纸上,牛羊成群,蒙古包点缀其间,牧歌悠扬,展现了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宁静生活与淳朴民风。右边,则是一幅细腻的大米插画,颗粒饱满,晶莹剔透,仿佛能闻到那扑鼻的饭香。通过品尝这粒粒大米,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与过去的科尔沁人民共享丰收的喜悦,体会那份深植于土地中的文化传承。西辽河的曲线不仅是地理的分界线,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人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任思瑶、何心仪、许森博:《风调雨顺》
设计说明:我们采用环保牛皮纸为千古哈民大米设计了一款兼具美观与实用的外包装,分为纸箱与包装袋两部分。大米袋用牛皮纸进行包装,牛皮纸的抗压特性,保护大米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体现了我们对环保的承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镂空设计,不仅展示了大米的自然色泽,更增加了包装的观赏性,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直观感受到产品的真实品质。而大米纸箱则以“五谷杂粮”为主题,提取《千古哈民》歌词,以竖版排列,象征着雨水的滋养和农作物的生长,寓意着风调雨顺,万物滋养,保证了大米的高品质。整体设计不仅传达了产品的自然之美,也承载了对丰收和繁荣的祝愿,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味大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李嘉艺:《蒙疆稻香韵》
设计说明:设计灵感为稻田的自然风光,以插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添加了辅助图形作为记忆点。包装的整体风格色调统一,具有美感。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
吴尚骏:《千古哈民牌血麦》
设计说明:“千古哈民”Logo,灵感源于蒙文。第一次接触“哈民”的人,能联想到内蒙古。石器时代人们的劳动场景,灵感源于哈民遗址。告诉人们,5千年来,这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地。“血麦”2字,灵感源于蒙古知名舞蹈《奔腾》。字型,正如策马奔腾的舞姿,粗狂彪悍,蒙古民族个性扑面而来;字体,苍劲有力,表现蒙古人健壮的体格;红色,血性,呈现出蒙古人蓬勃的生命活力。开窗,形如沃土,颗颗血麦产自这里,直接、形象展示产品。采用牛皮纸包装,体现了健康、环保的理念。底部的文字,介绍了该品牌血麦的独特魅力。此款包装设计,体现了健康、环保的品牌理念,精准诠释了“千古哈民”的文化内涵,有强烈的品牌辨识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侯婉琳:《哈民稻韵》
设计说明:整体视觉上以大地色系为主色调,呼应大米源自内蒙古广袤土地的天然属性,给人沉稳、质朴之感。封面醒目呈现“哈民稻韵”四个大字,字体设计融入了蒙古族传统元素的线条与纹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画面主体是一幅精美的插画,描绘着科左中旗那风吹稻浪的丰收景象,金色的稻穗饱满低垂,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直观展现大米的高品质与好品相。稻田中还穿插着劳作的牧民身影,体现出传统农耕与草原文化相融合的独特韵味,凸显出产品背后的人文情怀与精心耕耘。侧面着重展示“千古哈民”品牌标识以及大米的优质特点,同时还搭配了简洁易懂的烹饪建议和产地溯源二维码,背面则详细罗列产品信息,包括规格、保质期等内容。整个包装设计,将“千古哈民”大米的自然品质、地域文化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传递出这份来自内蒙古的优质农产品所独有的稻韵风情。
4
优秀奖
图片
图片
郝晓旻:《千古哈民蒙古包大米》
设计说明:该包装设计采用蒙古包的外表,富有民族特色,插入千古哈民遗址博物馆图片,利于顾客了解商品来源。图片外形采用大米的形状,利于顾客立刻了解商品是什么。采用筐的外形,利于顾客手提,且能够多次利用,较为环保。
吉雅喆:《秋禾》
设计说明:血麦包装的设计灵感源自内蒙古辽阔的麦田与浓厚的传统文化,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包装以棕色和米色为主色调,象征着麦田的丰收与富饶,同时搭配红色的简化蒙古包图案,展现出内蒙古地区的独特风貌。在包装的显眼位置,采用了粗犷有力的书法风格字体,彰显产品的文化底蕴,体现血麦的坚韧与力量。下方的小字说明则清晰地标注了产品信息与重量,方便消费者了解。此外,包装还巧妙地融入了科左中旗的地域特色,通过简约的线条和图案,传达出该地区纯朴而独特的文化气息。整体设计简洁大方,又不失细节之处的精致与用心,旨在为消费者带来一份来自内蒙古的纯正与美好。
高艺涵:《黄金草原·哈民小米》
设计说明:logo采用简洁而富有辨识度的图形,将蒙古包轮廓与艺术书法体相结合,展现来自草原品牌的豪迈与特色。包装正面以草原风光为背景,中央显著位置展示“哈民小米”字样及标志,中间以镂空的小米粒为辅助图形。将这片广袤草原的壮丽风光与丰富文化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强调了产品的绿色、有机种植方式。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在设计中融入蒙古族传统农耕文化与图腾元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未来,我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推动“文化+农业”的跨界融合,定期组织师生前往乡村开展社会实践与调研,做精做新“土特产”文章,实现社会服务与育人成效双向赋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aVgL1wEpnn05sHhXc1GWp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