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德化瓷”第21届全国设计大师奖评审回顾及获奖名单公布
全国设计大师奖由留德学者林家阳教授于1998年创办,凭借悠久办赛历史、高行业知名度与强公信力,成为中国设计领域的标杆赛事,曾先后与“北京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深度合作,影响力深远。
2024年9月19日,由德化县与大师奖组委会合作的“中国白·德化瓷”第21届全国设计大师奖正式启动,大赛组委会在深入调查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德化·为生活留白”的赛事主题,并策划白瓷饰品、礼品、生活美学、公共艺术、数字产品、益智康体、同构创意、跨界产品等八大竞赛类别。历经为期一年的考察、宣讲、推广、征集、评审等系列活动,于2025年10月17日圆满落幕。
本届赛事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得到了泉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德化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外设计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感谢所有参与者,大师奖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你同行!
评审现场
从灵感迸发的创作瞬间,到严谨专业的评审现场,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对“中国白”的深情厚谊,每位评委用他们的专业眼光和对设计人才的珍爱,审慎投出宝贵一票。
获奖名单
“大师奖为谁留白?”在近万名选手的角逐后有了答案。
经过多轮评选,236件作品从6220件有效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经组委会和终评委员会确认,现公布如下:
*补充说明:终评委一致意见,本届大赛的全场大奖空缺。全场大奖的奖金将用来举办陶瓷创作工作坊,邀请铜奖及铜奖以上的获奖选手前往德化,通过“大师班”形式再次提高,与导师在地工艺美术大师一起落地生产。
评委感言
在深入考察德化这座城市和当地的陶瓷文化及产业,倾情投入作品评审工作之后,评委们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从专业角度表达了对于德化和大师奖的感受与见解。
“‘中国白’与赛事主题‘为生活留白’可以看作是对东方传统留白美学的一种传承,同时通过赛事的过程实现创新。”
“本届赛事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把传统的白瓷与未来的工艺、未来的生活、未来的生活方式连接在一起,为‘中国白’在未来生活的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中国白·德化瓷’大师奖对于当下的陶瓷产业包括艺术设计教育产业都是一次特别好的尝试。它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从技能导向,转向思维导向,从而更好地去面对未来的学科发展。”
“这次大赛的所有作品和赛事本身都是在为‘中国白·德化瓷’的品牌助力。德化的品牌当以白为底色,增添色彩,塑造故事。”
“大师奖活动切实体现了中国正在努力推进和保护文化遗产及其多样性,承认工匠、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重要性。在保护好历史文化与手工技艺的同时,中国正通过创新,以当下的、最好的来推动传统文化和产业的发展。”
“大师奖评审过程中,我看到许多极具多样性和想象力的作品,它们超越了普通日常餐饮范畴,给人留下了非常新颖有趣的印象。”
“大赛作品给我的感觉非常好,我担任了无数次瓷大赛的评审工作,这次给我的印象是最好的,最深刻的,质量也是最好的!我认为有80%的作品是可以转换成实用产品的。”
“大师奖在海丝之城举办有着重要意义。赛事本身对白瓷的宣传与推广让未来的设计师们开始关注白瓷,关注德化,关注创意设计,这对德化白瓷的创新发展是具有实验性的有益探索。”
“本届大赛切中德化陶瓷产业发展脉搏——用现代设计推动德化陶瓷文化的升级。大赛获奖作品呈现年轻化、多样化趋势,正是德化陶瓷下个阶段的发展方向。”
“本届大赛令人印象深刻,丰富的参赛类目与极具拓展性的参赛作品为德化白瓷的全场景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赛事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参赛选手、创意资源,从而催生新的创意模式,留住更多人才。”
“本届大师奖的探讨课题是如何赋予白瓷更多新的当代语义符号,从而为德化创造出以材料起步、以美好生活为最终目标的品牌与社会传播力,形成德化的创意闭环,大师奖的举办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次大赛评价的三个标准:一是市场化,即具不具备商业价值,能不能对德化经济产生积极作用;二是创造力,有没有新意,有没有原创性;三是美学。必须做到有用、创新又走心!”
“这届参赛选手设计风格在改变,选手们不再一味追求‘前所未有’的新奇,而是以更积极主动的思维去改善或改变固有的认知框架,重构设计对象的概念和范畴。”
跨越山海,只为在如玉似镜的白瓷世界中感受设计的温度,看见文化的未来大师奖与德化的故事仍将继续我们下届再见!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U_mzZzcAMoU6APDZjooyYA
苏公网安备32021402002844

